close
文╱魏錫鈴 (2002-04-16)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逾8%、接近200萬人;估計20年後,老人將升至20%左右,每五人中就有一個老人,不論現在是青年還是中壯年,遲早都要面對這個問題。而世事難料,及早為退休生活作準備,很有必要。
依照投信業者的規劃,想在工作滿25年(或更長)退休,以平均每年通貨膨脹率4%計算,大約要儲存1,300餘萬元,才能在7%的定存年息下,領取利息過目前每月支出3萬元的生活水準。

即使擁有這一大筆存款,單靠利息過活,變數仍多。年來,利率連續溜滑梯、創下空前低點,除退休公務人員外,多數人恐怕都很難過,算算定存年息2.5%左右,300萬元的退休金存入銀行,一年利息7萬餘元、一個月不過6,000元。

談到政府社會福利、退休政策,多年來真正照顧到的是軍公教人員,包括月退俸及優利存款。其中,月退俸相當於薪資的八至九成餘,不少公務人員就以「每天朝八晚五也只多領幾千元而已」自嘲;優存年息18%,200萬元存款可月領3萬元利息。所以,不少年資夠了的公務員,基於生涯規劃紛提前申退、輕鬆過日子。

相反的,很多勞工辛苦一輩子,未必領得到退休金或有300萬元的額度,勞工為退休生活綢繆更顯迫切。

傳統社會的生活型態是養兒防老,隨著時代改變,如今觀念也大不相同。子女孝順、奉養尊親固然可喜,也有人以「養老防兒」或「養兒妨老」,提醒老人家最好看好老本。這說來悲哀,周遭卻常發生這種事例。

譬如說,兒子理想遠大、要做生意,創業資金不足,向你伸手時,給是不給?若把大半退休金給了,兒子成功不見得回饋你,失敗時兩手一攤,為人父母者只能掩面嘆息。這使不少人辛苦一輩子,仍落得兩手空空、晚景堪憐。

其次,子欲養而「親不待」,可能要改為「力不逮」,因為子女自顧不暇。尤當景氣低迷、失業率升高,減薪、裁員風熾,下一代賺的錢除一家溫飽,還有多少餘力能奉養父母?

加入WTO後,台灣農業將有較大改變,傳統產業在廠商西進熱潮中持續外移。未來,失業率恐難大幅下降,下一代到大陸工作,不一定常回來;若干年後,過自己的退休生活,可能更加普遍。

另一方面,名下的財產,不宜太早過戶給子女,是專家常提到的。基本上,父母適度掌握財產主導權,會較受尊重、而有保障。

現今出生率降低、平均壽命延長,人口老化確是重要課題。老人增多,代表生產減少、消費增加,扶養老人的工作人口趨降,像鐵路局一名現職員工要養一名以上的退休職工,辛苦不難想見。大陸一胎化,將來可能是兩夫妻養雙方父母共四個人再加一個小孩,壓力更大。

有人說,退休後生活單純,日常花費減省很多。不過,這話只對了一半,由於醫療費用持續增加,日常開銷並不易大減;不少老人感嘆,從子女手上拿到的錢,支付紅白帖子、看病吃藥去掉大半,使生活無從悠閒!

至於如何存錢、投資,才能保有不錯的報酬率,並降低風險?不妨多請教理財專家,重要的是及時動作:現在就開始多存點錢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